教学大赛视频&专家点评:翻译专业组一等奖 林帜
    2023-02-27 [点击: 次]

翻译专业组 一等奖


主持教育部项目1项,在CSSCI等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持有日本语能力测试N1、全国翻译资格考试交替传译二级证书。曾为交通部、CCTV等政府部门提供翻译服务。

参赛感悟

此次参赛,赛程因疫情平添了诸多不确定性,我能获得总决赛一等奖实属幸运。在此分享几点参赛心得,望能对今后参赛的各位老师提供一点参考:

1. 选题为梯,蹊径另辟。比赛选题做得好,便有了一半的成功把握。我避开了信息听辨、口译记忆、数字口译等可能略显拥挤的“赛道”,选择了相对“冷门”的“口译中的副语言表达”,以此项技能为主线,主题内容为辅线,强化可迁移能力,突出口译“沟通性”“交际性”的本质。

2. 教研为基,积累剖析。参赛内容最好基于自身教学实践积累与研究基础,交叉设计,突出自身优势。鉴于我的口译课上曾有外国留学生旁听,加上汉、日、英口译实践,中外合作教学的经历与跨文化研究背景,我将副语言信息中跨文化交际敏感度的提升融入了口译技能训练,以认知理论为理据,凸显如何自如运用副语言与多任务的协调。

3. 学生为本,学教互依。教学活动的设计都应以学生为本,从最近发展区出发,为教学目标服务。我依据学情分析与课前诊断,在课堂上展示了学生身边优秀口译学子的参赛案例,既提升了学生的口译副语言表达意识,也激发出他们的学习动机。

4. 思政为纲,启润心灵。课程思政应溶盐于水,润物无声。我结合冬奥会赛事主题,引导学生在“口译”赛场上也要学习运动健儿,展现重压之下的从容优雅,从而实现价值引领。

最后,我要特别感谢学校及学院领导、老师和工作人员,感谢我可爱的学生,感谢我最爱的家人。

赛场风采 & 专家点评

点评专家

授课环节

首先,林老师形象好,衣着得体,教态自然,有亲和力,上课热情洋溢,虽然语音语调以及节奏感都算不上完美,但总的来说英语表达通顺流畅。

授课对象是“双一流”大学英语专业三年级学生,英语水平相当于《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六级,授课内容是“交替传译——口译技巧基本原理”的第十二单元,聚焦口译过程中的“副语言”。林老师认为这些学生有一定的英语基础,也有学习动机,但是也指出同学们缺少观众意识,不同任务之间的兼顾协调能力弱。该节课集中进行“仪表训练”,希望通过课程学习、视频展示,帮助学生注意口译员在口译过程中的形象展示。与此同时,帮助同学通过课前练习、课中学习和模拟以及技术手段的使用,在语言上掌握北京冬奥会中的一些关键表达方式,在技能方面认识到口译过程中副语言的重要性,在价值观方面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职业译者的工作伦理。授课体现了学用贯通、全面发展的教学原则。

译员在翻译过程中的仪表毋庸置疑是非常重要的,林老师在上课过程中跟同学们讨论了译员在仪表方面需要注意的问题,涉及到服饰、面部表情、目光交流等等;通过实景展示,帮助同学们认识到仪表展示对于专业译员的重要性;与此同时,通过课堂设计,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掌控能力、抗干扰能力,让同学在模拟口译任务过程中在语言、技能和价值观方面都能有所收获。林老师强调口译是交流的过程,如译者与机器不同之处在于情感和态度的表达和传递。另外特别提醒同学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的文化差异对于翻译成功与否产生重要影响,要充分了解异域文化中的相关情况,据此作出恰当的选择。

林老师备课很用心,精心选择了很多图像和视频材料用于课堂教学,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另外林老师还让同学们在课堂上分组进行讨论、练习,使课堂气氛比较活跃。最重要的是邀请国际学生以及海外人士进入课堂与同学们进行交流,营造出良好的跨文化交际氛围。缺点是语言技能和翻译技巧方面的训练相对薄弱。着装、体态、举止、身体语言、面部表情的确都很重要,但是与此同时,对于进行口译训练的同学而言,老师在语言层面、翻译层面的点评和教授略显不足,还可以进一步加强。

总的来说,林老师的课程设计以及课程展示体现出较好的教学理念、整体的教学设计合理,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表现出较为突出的课堂掌控能力和应变能力。


  • 上海外国语大学
  •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 上海广播电视台(RTS)·上海外语频道(ICS)
  • 中国日报社·二十一世纪英语教育传媒
  • 新浪教育频道
  • 圣智集团•美国国家地理学习(NGL)
  • NYU Shanghai
  • NYU Steinhardt
  • 《外国语》
  • 《外语界》
  • 《外语电化教学》
  •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 《外语教学》
  • 《外国语文》
  • 《外语测试与教学》
  •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